北京日报客户端影视频道精选多部经典影视剧,在光影中回顾那些峥嵘岁月盛康优配优配,本期推荐经典影片——《刘胡兰》。
影视介绍
《刘胡兰》是由林杉编剧,冯白鲁盛康优配优配执导,胡宗温盛康优配优配、陆小雅等主演的剧情电影。该片于2021年5月入选国家电影局开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的5月片单。
剧情简介
该片讲述了刘胡兰生长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,在反动的封建军阀阎锡山统治的黑暗年代,恶霸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,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。长大后,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,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45年,在一次营救行动中,刘胡兰不幸被捕。蒋匪军和地主吕善卿对刘胡兰严刑逼供,刘胡兰坚贞不屈,表现了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。最终,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。毛主席为其题词: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的故事。
导演故事
冯白鲁
冯白鲁,浙江绍兴人。笔名桑河。广播影视总局电视艺术委员会,领导小组成员、顾问。
193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,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延安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秘书长、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导、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专员、中国科协普及部副部长兼中国科学电影协会筹委会主任等职。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。任中央对外文委专员期间,兼任中国古巴友好协会总干事、中国印尼友好协会总干事,多次出访阿联、瑞典、印尼、老挝等国。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、增进世界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冯白鲁长期从事文化艺术的创作、宣传工作,导演的主要作品有电影《白衣战士》,《刘胡兰》、《母女教师》、《白山黑水话森林》;话剧《雷雨》《同甘共苦》;诗剧《茨冈》;秧歌剧《兄妹开荒》等。撰稿剧评、影评、诗歌散文等多篇发表在人民日报、当代电视等多种报刊杂志上;担任多届电视剧飞天奖,评委及影视作品的座谈会、研讨会。
编剧故事
林杉
林杉,浙江慈溪人,中国电影剧作家。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晋西北解放区从事戏剧工作。先后任晋西文联剧协主任、剧社社长、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等职。创作了一批宣传抗日、反映晋西北人民生活的小戏。1949年调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,从事电影文学创作。此后将长篇小说《吕梁英雄传》改编成电影剧本。1955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,先后制作了《刘胡兰》、《丰收》、《上甘岭》、《党的女儿》等电影剧本。1961年后转入行政工作,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、《大众电影》主编等职。
演员故事
胡宗温
胡宗温,安徽休宁人,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。抗战爆发后,在武昌参加抗敌演剧三队,随队在太行山区坚持抗日宣传活动。演出的剧目有《打鬼子去》、《老三》、《一心堂》等,并在《国家至上》、《家》等,电影《刘胡兰》、《雷雨》中饰主要角色。
胡宗温戏路广,演技扎实,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,语言造型富有音乐感。她在《雷雨》中饰演的四凤、《丹心谱》中饰演的吴愫心、《茶馆》中饰演的康顺子都给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。
张其
张其,1921年生于北京,广东省中山县人。电影导演、演员。1938年参加八路军,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42年进入晋绥鲁艺分院作曲班学习,历任戏剧组长、剧团团长等职。1947年随西北电影工学队加入东北电影制片厂。曾在《光芒万丈》、《无形的战线》、《光荣人家》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。1952年调入文化部电影局教育片组以及随后的上海科影任导演,导演《速成识字法》等科教片。1955年参加北京电影学校苏联专家主持的导演专修班,1957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,随后调回长影任故事片导演,曾任《达吉和她的父亲》、《英雄儿女》等故事片副导演,1975年调任峨影厂导演。导演故事片包括《她爱上了故乡》、《十级浪》、《孔雀飞来阿瓦山》、《被爱情遗忘的角落》等。
庄焰
庄焰,湖北武汉人。1938年到延安,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,同年7月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,10月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烽火剧团教员。此后在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实验剧团、延安青艺实验剧团、联政宣传队等单位任教员、演员。期间,演出过《悭吝人》、《太平天国》、《李秀成之死》等话剧,编导《母亲们》等话剧。1946年入延安电影团。1949年7月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。1953年调东影译制片科任导演。1978年7月任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。参拍影片主要有《赵一曼》、《卫国保家》、《高歌猛进》、《刘胡兰》、《六号门》、《青云曲》、《羌笛颂》、《我们是一代人》、《雁鸿岭下》、《金光大道》、《风云岛》、《自豪吧,母亲》、《冤家路宽》等影片,基本上是镜头不多的母亲、大娘角色。导演过《缩影》、《一仆二主》、《萨特阔》、《男女并肩前进》、《太阳出来了》、《动荡的青年时代》、《美丽的一天》、《四海之内皆兄弟》、《躲藏的激流》、《静静的顿河》、《跟踪》、《人证》、《南方铁路之战》等译制片。
王春英
1948年6月,王春英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三期训练班。1949年毕业后留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科当演员,参加新中国第一部影片《桥》的摄制。东北电影制片厂从黑龙江迁往吉林,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后,王春英继续当演员。曾在《船厂追踪》、《三年早知道》、《英雄司机》、《复试》、《康庄大道》、《寻爱记》、《马兰花开》、《特快列车》、《五朵金花》、《前哨》、《党的女儿》、《国庆十点钟》、《达吉和她的父亲》、《艳阳天》等数十部影片中饰演配角。其中《三年早知道》中的青年农民虎子,《康庄大道》中的青年突击队长小炮,《冰山上的来客》中的边防军侦察员卡拉,《党的女儿》中的红军游击队交通员小程,《五朵金花》中的炼钢技师小杨,是他塑造的众多人物中较为成功的作品。
陆小雅
陆小雅,湖南长沙人,中国内地导演、编剧、演员。
1950年,出演个人首部电影《刘胡兰》,饰演刘胡兰童年。1979年,执导个人首部电影《飞向未来》。1980年,执导剧情电影《法庭内外》,该片入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,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(华表奖)。1982年,执导剧情电影《我在他们中间》。1983年,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。1984年,执导(兼编剧)剧情电影《红衣少女》,影片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、第8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、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,她凭借该片入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。1985年,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;同年,开始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委员。
综合1905电影网、豆瓣电影、新华网等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资生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